我大约13,14岁的时候,就草草的读过一点点季羡林的《佛教史》,那不是因为我对佛法有任何的兴趣,只是因为我喜欢看《西游记》罢了。 然而,我觉得那本书枯燥无味,不知道在讲些什么。
等我年纪稍微大点,大约15,16岁的时候,完整的背过《心经》,也草草的翻过几遍《金刚经》或者一点禅宗相关的东西。 然而,究其根源,无非只是我,想读一点看起来很厉害的东西。
我从来不喜欢佛教,我觉得消极而又虚假。一方面说”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“,一方面又“若复有人,于此经中受持,乃至四句偈等,为他人说,其福胜彼”。既然五蕴皆空,又何必在意传法?何况,还有类似“既出家已,勤行精进…能住寿百劫,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” 这样讲精进,又承诺可以修得神通的经文。
我很不喜欢,消极而又虚假。
然而,神通固然是虚妄,但苦,或许就是生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我在生父出轨的时候,在假装无事发生的时候,在父母离婚的时候,在爷爷奶奶逝去的时候,在求而不得的时候,我知道的,苦就是生命的一部分,而我无法掌握。 而佛法的解法似乎就是,苦都是虚妄。既然无法避免苦的产生,就从源头上否认它的存在。不仅仅苦是虚妄,人生,万物皆是梦幻泡影,又何必在乎。
又或者,按照绝对的机械论,命运早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,就已经注定,而我,无非即是拿着早已写好剧本的全息电影演员,又是观众罢了。 那么,无论生命是否是虚妄,我也不必在乎。
但吊诡的是,我偏偏又希望自由意志的存在。 哪怕是祈求,哪怕是一厢情愿,我还是希望,我能做点什么,而不是完全的无助和无能。
所以,我大约也能够理解,为什么,《华严经》会讲精进。毕竟佛祖从未存在,所谓的佛经,也不过是我这样的普通人所写。所谓的放下我执,和精进,神通,不也只是普通人的自我安慰,苦苦挣扎。
我知道的,苦是客观存在的,但没有了苦,也不会有乐。 我知道的,面对命运的玩笑,我别无选择,只能接受。至少现在,我或许还是想做一个真实的,忠于自己感受的人。我不会否认苦的存在,我不会否认受过的伤,流过的泪。我想,也许我需要一点精神的麻醉,假装我不在意结果。又或者,像海明威“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” ,哪怕是唐吉可德,哪怕是死在冲锋的路上。
我不知道,我没有答案。
佛祖都不知道,我又怎么会有什么解药。
但我还是要苟活,我一定要在看看,在看看。
Leave a Reply